消防队里也有一群“发明家”

在不少人眼中,消防员个个都是身强体壮的硬汉,冲火海、翻山麓、下冰湖,很难与心思缜密的“发明家”联系在一起。


                                                         

  孙忠伟(右二)用破戒器为一名女士解难。

  郭金龙在消防车上操作设备。

  郭有志向队员说明水带手推车的使用方法。  

硬汉也能潜心搞发明  救援现场大显身手

在不少人眼中,消防员个个都是身强体壮的硬汉,冲火海、翻山麓、下冰湖,很难与心思缜密的“发明家”联系在一起。可在北京消防的队伍里,就藏着不少这样的能人,他们一边处理突发,一边从一次次出勤中研究如何提高效率,攻破难关,发明了灭火和在救援现场大显身手的消防器材。北京晨报记者这就为您介绍几件小发明以及发明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破戒器

发明人:昌平消防支队永安中队 孙忠伟

切割戒指缩短到5分钟

2009年,昌平消防支队永安中队的孙忠伟在帮一位老人取戒指时,用指甲刀磨蹭了一个多小时才磨出一条小缝隙。这样的情况,消防员们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凡是遇到戒指卡手,他们用的工具大到无齿锯、液压剪断钳,小到指甲刀、小钢锯等,处理起来都费时费力,还存在不稳定、不安全的弊端,弄不好会对求助者造成二次伤害。

孙忠伟曾在汽车修理厂工作过,随着戒指卡手警情的增多,他就琢磨能否发明一种小机器方便破戒。一星期后,孙忠伟画出草图,找来材料请人加工,又经过几次修正,形成了他的第一代“破戒器”。

这台“破戒器”由一个小台钳和一个小砂轮组成,台钳用于固定戒指,砂轮则由一个竖向的螺杆控制其高度,并保证操作过程稳定。操作时,先在戒指与手指细微缝隙间塞进一个小铁质垫片,随后用台钳将戒指固定,调整电动砂轮锯对准有垫片的位置开始打磨破拆,将戒指切出一个裂缝。之后再用反向钳等工具,戒指就能轻而易举地取下。

实践证明,有了这项小发明,破拆戒指只用5分钟,而且安全系数也大大增加。孙忠伟被大家称为“昌平取戒第一人”。

荣获国家专利全国推广

2012年年底,市消防局向全市108个基层中队配发150台“破戒器”,并正式定名为“戒指切割器”。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配发给中队的戒指切割器并不像孙忠伟当初的一代产品,“后来几代产品原理都一样,只不过在器材精细程度、安全保护措施等各方面逐渐加强。”他介绍说,从最初的简单设计到如今的批量生产,戒指切割器已升级到了第四代,“不仅用于切割戒指,还可用于解除手镯或手铐,并增加了漏电保护装置。”

孙忠伟向记者介绍:“第四代产品可以同步冷却,而且破戒速度也大大提高,1分钟就能搞定。”但他一直保留着最初的“作品”,从发明至今,仅孙忠伟研制的第一代产品就已为90多人摘除了卡手戒指。

对于孙忠伟来说,“破戒器”的发明只是起步,他的钻研劲头一发不可收,后又对10余类器材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前,“破戒器”已荣获国家专利,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深受基层单位好评。

消防车液体灭火剂量自动监测显示系统

发明人:大兴消防支队信息通信科科长 郭金龙

指挥员难控“弹药”量

2012年8月,大兴消防支队的科技创新项目《消防车液体灭火剂量自动监测显示系统》获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发明者大兴消防支队的郭金龙说,这个项目的诞生,源于知识的储备和火场经历。比如2009年年底,大兴青云店工业园一车间起火,过火面积3000平方米,三个消防中队扑救8小时,才彻底将火扑灭。

事后总结时,郭金龙认为现场指挥员不能实时掌控还有多少水和泡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和救援进度。“就如同战场上指挥员不知道自己的部队还有多少弹药一样。”

长期以来,火灾现场的液体灭火剂量统计均由人工统计,即各车司机通过观察车辆仪表盘指针数据,口头或者电台向指挥员逐一汇报,然后进行统计。“这种传统统计方法存在不能实时统计、浪费火场人力、影响指挥员决策等缺陷。”

手机掌握灭火剂信息

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郭金龙研发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使用简便、实时性强的系统——消防车液体灭火剂量自动监测显示系统。

郭金龙说,“这个系统听起来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消防车罐体内安装一个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发射信号将罐体内液体刻度的数值变化转化成液体吨位的数值变化,指挥员利用手中终端,能实时监控现场所有车辆的水量和泡沫剂量”。经过大量调研和实地测试,系统初步建成,并成功将单车测试数据误差减至20公斤水量以下,完全满足火场实时统计剩余水量要求,基本达到实战应用水平。

2012年,第二代产品研制成功,并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后又经过两年的技术改进和测验,该项目系统在大兴支队西红门、生物医药基地、狼垡和旧宫等四个基层中队安装试用。

郭金龙说,系统已经有手机app作支持,现场指挥员深入火场内部侦查、指挥时,通过手机终端就能掌握现场灭火剂信息。

多功能水带铺设辅助装置

发明人:西城消防支队金融街中队 郭有志

长距离搬运水带成难题

郭有志是金融街中队的一名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任务中始终冲在最前线。十六年的从警生涯,经历过无数的火灾现场:因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正常进入;市政消火栓被违章车辆埋压无法启用,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让他心有余悸。

郭有志说,“过去我们背着消防水带进行现场铺设,由于个人负重有限,铺设动作缓慢,整个救援进度被拖慢。而救火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如果因此而延误了最佳救灾时机,这可太得不偿失了”。

经过深入思考,郭有志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灭火救援现场如何能单人携带多盘水带。  

根据多年的带兵经验,郭有志熟知战斗员核心力量在人体腰部,他设想,“如果水带可以背起来,用腰部核心力量去分担水带重量,不仅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同时可以携带多盘水带”。

辅助装置帮消防员“减负”

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郭有志用不锈钢管焊接成背负式水带背架,可由一人携带120米水带干线(背架净重5公斤),跑动中就可以铺设水带,同时将空气呼吸器至于背架顶端,不会影响到正常灭火救援任务的开展。

使用时,消防员只需背上背架沿楼梯或干线铺设路线前进即可,水带干线将沿途自动铺设完成。后来,郭有志和战友们将多功能水带背架原理应用于远距离供水中,制作了收缩式手推车为运输工具。挂设2个水带背架,在往前推车的过程中单人便可完成120米远距离供水干线铺设任务。

经测试,单人背负多功能水带背架沿楼梯蜿蜒铺设7层水带干线能够在40秒内完成,铺设60米平地干线能够在10秒内完成,单人使用手推车挂设2个水带背架铺设120米平地干线能够在18秒内完成。

去年年底,郭有志的小发明还荣获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二等奖。 

北京晨报记者 张静姝/文

  北京消防/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