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牌老缝纫机现在能卖五千

北京爱好者高价求购 老机器成热门收藏品

老北京爱好者高价求购 老机器成热门收藏品          

  赵师傅和缝纫机打了半辈子交道,他觉得,还是燕牌最耐用。  

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谁家中有一台燕牌缝纫机,那可是件很“时髦奢侈”的事情。直到80年代中后期,燕牌缝纫机仍是抢手货。90年代,燕牌缝纫机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不再销售。随着保存完好的老机器越来越少,老北京爱好者开始四处寻找收藏,当年售价127元的燕牌老缝纫机,如今最高能卖到5000元。

赵师傅 维修缝纫机店铺老板 和缝纫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维修师

从珠市口大街一路奔东,一片停车场中间的小过道进去,向南一拐,就到了鹞儿胡同。刚进胡同,一个黑底白字的“修缝纫机”招牌就映入眼帘。这家店里摆满了老缝纫机,两位五六十岁的北京大爷坐在店里聊着天。

这是一家专门维修缝纫机的店铺,20多平方米的面积,摆着不少老式的缝纫机,货架上还放着几台电动缝纫机以及各式各样的新旧零件。其中,特意放在门口的三台北京燕牌缝纫机更是显眼。店里的老哥儿俩,赵师傅已经退休,张师傅也还有几年就退休了。说起来,半辈子和缝纫机打交道,两人很怀念缝纫机的黄金岁月。

赵师傅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上个世纪很长时间里,缝纫机是“家庭生活四大件”之一,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摸着手边黑亮的燕牌老缝纫机,赵师傅说,到了70年代后期,上海制造的蝴蝶牌缝纫机也进入了北京市场,但是他觉得还是咱北京产的燕牌大气、耐用。“我们店里的燕牌缝纫机都是五六十年代产的,到现在还能正常用”。这两台机器都是他从废品站回收的,统共就花了100多元。“在70年代,每台机器要127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四五个月的收入”。

赵师傅说,老北京人还是认燕牌的多,他修理的机器中,北京人十有八九使用燕牌。“其实,这就是一种家乡的情怀,北京人喜欢用北京产的东西”。

说起这些年缝纫机开始淡出人们生活的现状,赵师傅有些无奈。“现在买衣服便宜又省事,缝纫机自然用得少了。”他说,自己半辈子守着这家缝纫机修理店,也是因为一种感情。“手艺嘛,就是做熟不做生,我这么大岁数也不愿意再改行,这辈子就陪着缝纫机店过了”。

刘勋 “70后”个体老板被高价收购 前景被看好的收藏品

虽然燕牌老机器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少,但是在网上发帖求购的人这两年却突然多了起来。一些有着老北京情怀的人开始高价求购燕牌缝纫机。在二手平台上也有老缝纫机的影子。一些老款的燕牌缝纫机也标出了一两千元的高价。

准备在后海开一家老北京怀旧咖啡厅的刘勋告诉记者,燕牌缝纫机很有北京特色,是值得收藏的。“我在网上发帖求购一些保存完好的燕牌缝纫机,已经有两个人和我联系,但是我去看了看,保存得都不太完好。”他说,现在很多老北京爱好者都在收藏燕牌缝纫机。“品相好的机器,完全可以卖到四五千元。”他说,燕牌缝纫机从工艺到铸造,在我国同期缝纫机产品中都是最出类拔萃的。“我很看好燕牌缝纫机的收藏前景。”刘勋说。

陈艳 北京市缝纫机厂原职工 曾需凭票购买 终将没落的缝纫机

今年已经52岁的陈艳,90年代初下岗,现在她在牡丹园的一处回迁房外开了一个小卖部,小日子过得也不错。回想80年代初,她住在骡马市大街的那片平房里,上班是在北京市缝纫机厂,在大红门西边。每天她都要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单位上班。说起这份工作,陈艳满是回忆。

“80年代初期,在缝纫机厂干活那可是件光荣的事儿。在外边一说起来,一家人都脸上有光。”陈艳说,她在厂子里负责安装零件,坐在一个流水线上,安装机器盖上的螺丝。“那时候厂子里的人很多,大家各有分工,组装缝纫机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时候很忙,手底下一直不闲着,也顾不上聊天。”陈艳说,1982年燕牌缝纫机被评选为北京优质产品,销售量就更多了。

“70年代需要凭票购买,到了80年代就不用票了。销售量一下就上去了,工作也变得更忙。”她说,那段时间厂子里一直强调生产速度,要大量生产。可惜好景不长,到了90年代初,厂子开始发不出工资,下岗的人越来越多。到了1995年,厂子就不生产缝纫机了”。陈艳也在1993年下了岗。她和几名工厂同事重新找一个摊位出售缝纫机。“我们从厂子里进了70台缝纫机,每台机器加几十元出售,却不想连一个月都没有坚持下去。很快,小店就关门了,门店也租给了一家出售自行车的商家,我和缝纫机也就彻底告别。”她说,自己对缝纫机厂有着特别的感情。“毕竟是自己年轻时战斗过的地方,辉煌过,也没落过,总归是精彩的”。

刘晓峰 外企员工 奶奶缝缝补补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看到燕牌缝纫机,在一间外企上班的刘晓峰首先想到的就是坐在窗台前一手扶着摇轮,一脚踩着踏板,戴着一副老花镜低着头缝缝补补的奶奶。他上小学的时候,奶奶经常使用缝纫机给他补校服。“小男孩好动,经常把衣服刮的满是口子。我又不敢跟爸妈说换新的校服,就经常在周末偷偷把校服带到奶奶家,让奶奶帮我缝补校服。”刘晓峰说,几年前,奶奶去世了,再看到燕牌缝纫机的时候,他就想起了当年奶奶给他缝补校服的身影,那场景总会让自己掉眼泪。

“用缝纫机的手艺,全家只有我奶奶最厉害。一块布在她的手下用缝纫机左边缝一下,右边缝一下,就变成了一件小褂子。小时候很多衣服都是奶奶做的,相比现在的衣服,虽然款式没有那么多,但是迁边儿的质量可是好得多。”刘晓峰说,“奶奶去世后三四年,家里的缝纫机就因为占地方被卖了。”

高淑琴 退休职工 爱人省吃俭用攒半年钱买的缝纫机

退休工人高淑琴今年已经87岁,平时闲来无事就喜欢用家里那台老燕牌缝纫机做点小衣服。说起来,这台缝纫机还是她生下最后一个孩子那年买的。“爱人省吃俭用攒了半年的钱,买下了这台缝纫机”。缝纫机那时卖127元,算是一笔大开支。“用着特别爱惜,踩踏板都轻轻的,转轴也轻轻的,生怕给弄坏了”。老人说,七八十年代,缝纫机的利用率特别高。“节约好久买上几元钱的布,可以给家里的孩子们都做件新衣服,可比直接买便宜多了”。

从80年代末开始,使用缝纫机的机会就少了。直到退休,她才又使上了缝纫机,给家里的小猫小狗做些衣服。“也算是老年生活的一点娱乐”。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

记者 张静雅 文并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