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湖观鸟员听音辨鸟

每天绕着保护区走20公里 最遗憾发现新鸟无人分享   立冬过后,70多种冬候鸟迁徙到野鸭湖。  

每天绕着保护区走20公里 最遗憾发现新鸟无人分享

  立冬过后,70多种冬候鸟迁徙到野鸭湖。

  方春已经当了11年候鸟观测员。

“你听,这是文须雀的叫声,那边是斑头秋沙鸭在叫,那个声音是棕头鸦雀……”日前,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首批迁徙的冬候鸟,北京晨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顺着野鸭湖科研监测科副科长方春手指的方向,能看到候鸟们在空中优美掠过的倩影,那些在记者听来都一样的“叽叽喳喳”鸟鸣声,对于方春的耳朵来说仿佛敲了字一般,只要听到鸟声,他就能把鸟的种类辨个八九不离十。当了11年候鸟观测员,方春那双每日拿望远镜的手越来越粗糙,可是他辨鸟、识鸟的功夫也日渐纯熟。

候鸟分布了然于心

当下是方春最忙碌的日子,每到这时冬候鸟陆续迁徙至野鸭湖,方春会像守护自己从远方归来的儿女那样,日日背着望远镜眺望,期待着那些熟悉的鸟早一天进入自己的视线。方春有一个60倍的高倍望远镜,还有一个手持望远镜,这些都是观鸟利器,哪种鸟今年没来、哪种鸟来得晚了,方春心里都有一笔账。与候鸟相伴的日子长了,和鸟的感情也深了许多。“看到鸟到今年这个时候还没有飞到野鸭湖,我心里就着急,它怎么还不来呢?是不是路上遇到什么事了?天天就朝着它们飞来的方向看。”方春说这些时,语气像极了苦苦守候远游未归儿女的老人,心中满是牵挂。

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占地6873公顷,方春对这里的鸟类分布了如指掌。北京晨报记者随他登上高高的观测塔,眼前是一片片金黄的芦苇,偶尔有几支绿头鸭在水面游走。方春指着前方一片芦苇说:“这里大部分是苇鵐,苍鹭一般在那片儿芦苇里边,白骨顶喜欢在那边栖息……”尽管冬候鸟们大多躲藏于各种植物之下,但是方春总能犀利地找出它们。“鸟跟人一样,认准一片地方就不会老搬家,所以一来二去自然就记住了”。为了观测候鸟,方春每天绕着保护区至少得走20来公里,一走就是11年,也许正是凭着这份认真和执着,方春才能对这6873公顷冬候鸟的分布了然于心。

耳聪目明分辨种类

如果把方春放进小说,一定能是位令各方侠士膜拜的高手。方春观鸟除了凭眼力,还凭借极其灵敏的听觉,听音辨鸟在方春看来都不是事儿。

今年首批来到野鸭湖的冬候鸟大约有70多种、万余只,自然保护区里常常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在记者听来完全没有区别;可在方春的耳朵里,就如同每人不同的嗓音。“哎,苍鹭的声音!你看它飞过来了。”方春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两只大鸟正从远处飞来。说话间又一阵鸟声传来,方春迅速调整望远镜朝着近处芦苇望去,只见几只文须雀正在芦苇间鸣叫。短短几分钟内,就辨认出四五种鸟类。方春说,他大概能靠听觉辨认出大部分鸟类,“有些鸟叫是‘叽-叽-’,有些鸟的声音拖得比较长,有些鸟叫是‘咕咕’的声音……这叫声都不一样”。除了听,方春甚至还能模仿各种鸟的叫声,这一技能也帮助他更好地辨认候鸟。

观测候鸟,自然更离不开一双慧眼。方春的视力极佳,他指着远方一两个跃动的小黑点就能把鸟的种类看个大概,然后再通过望远镜进行最终辨认。

遗憾发现少人分享

方春是个热心人,每每看到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来拍鸟,却因为不懂鸟的生活习性而无功而返,他都会出谋划策。“您不能这么说着话大声走过去,得悄悄过去,多等一等,等鸟不怕您了,就会飞出来”。方春说,野鸭湖的冬候鸟跟城里的鸟不一样,城里的好多都是人工喂养的鸟,不怕人,而野鸭湖的是野生鸟,特别怕人。

方春绕湖观鸟时正好碰上两位摄影爱好者跟他抱怨又没拍上鸟,方春笑笑:“怎么没鸟?你们没找对地方。往这里走过去,有好多文须雀呢!往那边走还有灰喜鹊、红颈苇鵐、田鵐……”两人听闻大喜,其中一位试探着问:“您认识野鸭湖的方春老师吗?他认得的鸟多,我一直想认识他。”方春笑了,应声道所找之人便是自己。

方春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不少他的粉丝,大多是来野鸭湖拍鸟认识的,他们互相交流观鸟、拍鸟心得,从陌生人变成好友,而方春也乐意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观鸟发现。观鸟员本是一项挺孤单的工作,基本一天都在湖边转悠。方春说,寂寞不算啥,最难受的是没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当发现一种新鸟第一次来野鸭湖,那种心情别提多高兴了,可是回头一看还是自己孤零零一人,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更没人分享”。好在现在有了朋友圈,方春把自己的发现在朋友圈里分享,迎得一片点赞,他心里也美滋滋的。

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文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