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人类最勇敢的时候”

  李澍晔写了很多心理学和避险避灾的读物,死的苦难、活的渴望,是触动他写书的契机。 地震时少年李澍晔被书救下一命, 此后他

  李澍晔写了很多心理学和避险避灾的读物,死的苦难、活的渴望,是触动他写书的契机。

地震时少年李澍晔被书救下一命, 此后他成为作家帮幸存者心理疏导 

李澍晔总说,自己是被书救了一命。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睡的炕边是书架,堆满了一摞一摞书,靠着书的缓冲,房子坍塌时“噌噌噌”塌到12岁的李澍晔的头部时,正好齐平,没把他一下子砸死。

40年过去了,父亲刨出自己的一刻、直升机空投压缩饼干的情景……李澍晔一刻也未忘记。向北京晨报记者回忆起当年的灾难时,李澍晔说:“那是人类最勇敢的时候”。

被救出时父亲成了血人

40年前的7月28日,唐山市路北区南福庄5街2号的开滦煤矿职工大院。这一天太热了,12岁的男孩李澍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也不知什么时候眯瞪入梦,再醒来时,他已被压在废墟瓦砾下,无法动弹,眼睛也迷住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男孩扯着嗓子喊了会儿“救命啊”,废墟的尘土扑进他敞开的喉咙里,他渐渐昏迷了过去……再次苏醒时,他听到了父亲的声音,“澍晔、澍晔……”那已是震后十几个小时了,男孩拼命地回应父亲的嘶喊,可父亲依然在空洞地喊他的名字,似乎听不到他的回应。直到被从废墟里刨出来,男孩才知道,发生了地震。

在开滦煤矿工作的李澍晔父亲,地震之时灵敏地从窗口一跃而出,保住了性命,却被窗梁砸中肾脏部位。他和两个路过的解放军一起,用“掏洞法”从废墟底下把自己的儿子掏了出来。李澍晔被扒出来的时候,发现站在他面前的父亲跟血人一样。

李澍晔家挨着马路,被刨出废墟后,他看到马路上全是摆放的尸体,隔几分钟就有尸体被抬出。“当时没有恐惧和害怕,人都已经震傻了,震得不知道咋回事儿了。”突然,一群一群人从马路上慌张地奔袭过去,喊着“要大地陷了,赶快往北边的飞机场跑!”大家都害怕了,李澍晔一家也互相搀扶跟着人群走,也就走了10多分钟,李澍晔的父亲一拍板:咱们不走了!陷就陷在自己家!

解放军空投物资解危

地震第二天,解放军陆陆续续来了。经历过大灾的人们从第一天的糊涂里,慢慢恢复了一些清醒。继母让李澍晔去看看对他特好的一位老师是不是还活着。找到老师家时,李澍晔发现老师一家子“砸没了”,他飞奔回家,嗫嚅着对继母说:“老师一家,没了。”

地震后的第三天,解放军开始空投救灾物资。直升机顺着马路低飞空投,罐头、压缩饼干、衣物、药品,从天而降。

“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伟大的,家园毁了,但心灵没有毁。”李澍晔说。他总回忆起,当时才12岁的自己,和家人一起,用木材厂的木材、废墟里拣出来的砖,挖土、和泥,在原址上愣是盖起了三间房子。“直面地震的毁坏,那是人类最勇敢的时候。”

地震不能耽误生产、工作、学习。9月1日,唐山的学校正式开学了。没教室,解放军在废墟上盖起了简易房;没师资,还带着伤,一名老师就带起了五六个班授课。这个李澍晔永生难忘的夏天,正是他小学升初中的暑假,8月里,唐山一中的老师就上澍晔家来拜访了,让他记得要去一中报到。“我在小学五年级就是体育苗子,那个夏天,老师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一家一户地拜访,看看体育苗子是不是还活着,能不能招来上学。”9月1日,唐山一中大操场,幸存的师生们听校长发表开学致辞。校长说:“地震震不倒唐山一中的师生!我们从废墟上开始上学了!”这句话至今在李澍晔脑袋里回响。

开解幸存者心理创伤

李澍晔的两个哥哥都是军人,父亲总说“是解放军把你救活的”,1981年,李澍晔来到北京军区部队当兵。临行,父亲嘱托说,解放军救了唐山人民、救了你,要给唐山人争光。李澍晔给自己定位是“地震的孩子”,来到部队后,他每天都特别勤奋、刻苦操练,总想着多干点儿报答国家。因为表现优秀,李澍晔考上了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校,当上了干部,依然记得多工作多干活多报答。慢慢地,战士、同事找他聊天的越来越多,工作、家庭、婚姻、教育……李澍晔跟他们无所不聊,解开他们的困惑。李澍晔对心理学越来越有兴趣,也越来越有研究,加上自己在大地震中曾经历的恐惧,越发觉得心理学能解决很多问题,他开始了一本又一本心理学读物的写作。

如今,每天清晨4点59分,已是一名作家的李澍晔准时被闹铃闹醒,奋笔疾书写作到7点,每天坚持手写一万字左右,这个习惯他已坚持了20多年。这些年来,李澍晔写了很多心理学和避险避灾的读物,地震时一点一滴亲历是他的“根”,死的苦难、活的渴望,是触动他写书的契机。写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唐山老乡,一个两个都带着心理创伤,系着解不开的心结。

一位企业家,姑姑在地震里没了。他从小寄养在姑姑家,姑姑对他特好,企业家总幻想,让姑姑住大房子,买好吃的,去全国旅游。可是,姑姑没了啊。站在自己办公室十几层的楼上,他越想越觉得没机会报答姑姑了,就想直接从楼上跳下去。李澍晔开解他说,姑姑活着,难道不是希望你过得更好?你跳下去了,姑姑难道不会伤心?你寻死寻活,姑姑地下有知能好吗?企业家在李澍晔的建议下,开始参与公益活动,他觉得是姑姑让他做的,“姑姑一定会高兴”。这么多年下来,李澍晔帮助很多唐山人走过心里的坎。

■废墟新生

凤凰山公园

一只凤凰栖落唐山,城中之山遂名凤凰山。美丽的传说给了唐山人无限慰藉,也给这座经历了巨大劫难的城市,如凤凰一样涅  重生的勇气。

在李澍晔的回忆里,震后第三天,赈灾直升机从凤凰山飞过来的时候,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一刻。“凤凰山是唐山的地标,也是唐山人民的希望。”

凤凰山公园就坐落在市中心,对于唐山人而言,它不仅是占地近20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公园,更是唐山的城市象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唐山人的精神图腾。

这座震后复建的公园是唐山人日常休闲的场所。北京晨报记者近日来到凤凰山公园,尽管是炎热夏日的午后,大门外的广场上依然人头攒动。三五成群的,观棋不语;翩然起舞的,优雅神气;独坐听书的,闭眼小憩。在园中徐徐而行,翼亭、游廊、小桥、石径、清池相映成趣,路旁绿树成荫,荷塘清香摇曳。

山上高高矗立的凤凰亭依稀还能看到旧时的影子。山巅极目远眺,新唐山就在眼前。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肖丹

本版摄影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