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计划腾退47处文保院落

,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投入过百亿,以47个直管公房“大杂院”的文物腾退工作为重点,实现一批重大历史建筑修缮亮相,力争对被认定为文物的全部会馆和名人故居实施腾退。

为北京最大规模文保腾退 重点为47个直管公房

是大杂院,又是文物——老城区内不少百姓住着这样的房子。北京晨报记者从西城区“两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投入过百亿,以47个直管公房“大杂院”的文物腾退工作为重点,实现一批重大历史建筑修缮亮相,力争对被认定为文物的全部会馆和名人故居实施腾退。据悉,这是北京迄今最大规模且主题突出的文物腾退保护行动计划。其中,浏阳会馆、谭鑫培故居等14个文保院落的腾退工作于2017年启动。

47处公房院落将腾退保护

十三五期间,西城区计划腾退保护的直管公房文物院主要集中在四片:大栅栏地区、什刹海地区、阜景街沿线,以及菜市口以南地区。这些地区目前不少都是“大杂院”。位于牛街北半截胡同的浏阳会馆是戊戌维新志士谭嗣同的故居,是北京市文保单位,现为民居。宜兴会馆位于天桥校尉营,顺天府尹周家楣曾在此居住,参与《光绪顺天府志》的编纂工作。

据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介绍,这些保护单位均为区属直管公房,也就是百姓所谓“房管局的房子”。因此可采用“文保腾退”方式,由文物部门出具公函,依据公函管理单位与租户解除租赁合同,并予以补偿安置,“采用这种方式,沈家本故居只用了一年多时间,46户居民就全部完成腾退,比‘征收腾退’的时间要短很多,程序也相对简化。在今后的文物腾退中,将继续延续这一腾退方式。”

据悉,西城区现有36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作为“大杂院”用于居民居住、处于不合理使用状态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65处,其中会馆与名人故居34处。“有些文物都已经到了不落架大修不行的程度,可是还住着百姓。”孙劲松介绍说,西城区由财政直接投入逾百亿,力争到2020年完成这47处公房院落的腾退保护工作。“这项保护计划涵盖了全部被认定为文物的会馆和名人故居。是迄今为止,北京最大规模且主题突出的文物保护腾退保护工程。”

大栅栏珠粮街区整体保护

除大栅栏杨梅竹斜街、白塔寺、什刹海、宣西北、天桥北、大剧院西等历史街区明年将继续推进整体保护和棚户区改造外,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珠粮街区”也纳入这份保护名单。据大栅栏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珠粮街区”共涉及廊房二条、门框胡同、珠宝市街等八九条胡同,人口700多户,采取自愿式疏解方式,十三五末有望腾退30%到40%。“虽然采取自愿式腾退,但力争尽可能多的腾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借改造提升的契机,煤市街以东将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在腾退过程中,包括梁诗正旧居、谭鑫培故居、梨园工会、云集班旧址等8个直管公房文保单位将按照沈家本故居的模式实施腾退保护,涉及居民183户左右。

■相关新闻

月坛体育中心“变身”滑冰场

据西城区体育局局长包川透露,“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积极推广可拆卸仿真冰雪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街道建设20处仿真冰场地,同时规划建设月坛体育中心滑冰场。

包川表示,未来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和课外活动计划,深入推进青少年“三大球”工作。同时,挖掘推广冰蹴球、冰龙舟、冰嬉等项目,积极推广可拆卸仿真冰雪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街道建设20处仿真冰场地。该项目明年将启动调研。

此外,还规划建设月坛体育中心滑冰场,冬天为冰场,春、夏、秋季冰场上恢复为田径场,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预计2018年开建,2021年可建成投入使用。包川表示,月坛冰场的建成,将形成与冬季什刹海、北海、陶然亭天然冰场相结合的,辐射全区的南北呼应的冬季体育健身圈,努力打造全天候运行的冰上场地供给。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通讯员 刘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