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卫士”赤眼蜂 工厂能量产

本报记者探访北京市天敌繁育基地 揭秘赤眼蜂自动化生产全过程近日降雨连连,京郊玉米地里又到了病虫害易发时节。喷农药,那都

本报记者探访北京市天敌繁育基地 揭秘赤眼蜂自动化生产全过程

近日降雨连连,京郊玉米地里又到了病虫害易发时节。喷农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主流是绿色防控,比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可思议的是,被称为“玉米卫士”的赤眼蜂竟然能在工厂里批量生产。日前,北京晨报记者走进位于密云区河南寨镇的北京市天敌繁育基地,探秘赤眼蜂自动化生产全过程。

一袋虫卵能管一亩地

这两天,密云区河南寨镇平头村经济合作社雇来了一群“天兵天将”——赤眼蜂,专门对付玉米田里为非作歹的玉米螟。身穿绿色工作服的技术员小心地把一片尺把长的玉米叶翻了一下,露出颜色略浅的背面。她拿出一个感冒冲剂大小的白色小袋,上面有一排芝麻大小的孔隙,把一根牙签从孔中穿进去,仔细地别在了玉米叶片的背面(如图)。

“袋子里是赤眼蜂的虫卵,专门对付玉米螟。”北京市益环天敌农业技术服务公司高级农艺师张宁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雌性成蜂喜欢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在害虫卵内孵化成幼虫,并以害虫卵液为营养,从而破坏害虫卵的发育进程。当幼虫发育为成蜂后,赤眼蜂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往返循环,从而将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每亩放一袋就够了,能产出1万只赤眼蜂。”张宁说。

柞蚕当赤眼蜂“产房”

让人意外的是,装在纸袋里的赤眼蜂虫卵竟然是工厂生产出来的。在位于河南寨镇的北京市天敌繁育基地的羽化车间,一排排竖放的“产床上”挂满了柞蚕茧,雌蚕蛾已经结束产卵,为大量繁殖赤眼蜂做好准备。

张宁说,通常情况下,赤眼蜂喜欢寄生玉米螟卵,但如果等玉米螟产下卵,那虫害就大面积爆发了。“根据赤眼蜂的这种系列繁殖特性,我们把目光投到了个头大、营养丰富、容易得到的柞蚕卵的柞蚕身上,作为赤眼蜂的‘产房’。”经过后续几道生产工序,“天敌”就制成了。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粒粒白色的卵被装进特制的纸袋,按照订单打包装箱,被运往目的地。

年产虫卵300亿头

玉米是本市第一大种植作物,玉米螟作为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会造成玉米减产、降低品质。近几年,市农业局植保站通过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目前已实现赤眼蜂的自动化、产业化繁育。在天敌繁育基地组装的这条赤眼蜂自动化繁育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年生产能力达300亿头,在满足本市玉米农田的农药减量控害的同时,产品还远销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广西等9个省市。

市农业局植保站粮经科科长董杰介绍说,2015年,北京市针对二代玉米螟统一开展释放赤眼蜂工作,全市防治面积80.82万亩,共释放赤眼蜂92.5亿头,基本实现全市全覆盖,有效控制了玉米螟危害。据统计,利用此项技术共节省化学农药202吨,今年,本市将在京郊继续推广应用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为核心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进一步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安全。

北京晨报记者 肖丹

  文并摄

相关推荐